
当金桂的香气开始弥漫在湖南长沙的街头时,万里之外的塞拉利昂弗里敦正经历雨季。在中塞友好医院突然断电的手术室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波借着应急灯和头灯的光线配资门户官网,细心地为一名老年患者开展手术。
1963年,在国家号召下,湘雅二医院派出医疗队员赴非洲阿尔及利亚,开启长达62年的援非工作。1973年,湘雅二医院的援非足迹开始向南拓展,在塞拉利昂播下了健康的种子。今年3月,刘波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作为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奔赴万里之外的非洲大地,开启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这里的困难超出想象,但患者的眼神让我们无法退缩。”刘波这样描述初到塞拉利昂的感受。缺水缺电、简陋的病房、短缺的诊断设备……与这些困难博弈,是刘波援非工作的日常注脚。
疟疾是塞拉利昂的 “头号杀手”,刘波和队员们在救治患者时,时刻面临感染风险。非洲蚊子肆虐,即便努力防范,但在门诊接待疟疾患者、外出医疗过程中,也总难免被蚊虫咬伤,有时候发热、乏力、头痛等症状会持续很多天。但只要病情允许,刘波和队员们总是坚持工作。
在矿场,为矿工提供职业健康检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尘肺病预防知识;在孤儿院,不仅为孩子们诊治疾病,还带去国内捐赠的糖果和文具……半年来,刘波和团队的足迹遍布塞拉利昂15个偏远部落和8个社区,累计开展32场义诊活动。“医疗援助不能只守在医院里,要让健康之光照进每个角落。”刘波说。
除了义诊,健康宣教和急救培训同样刻不容缓。在“中国-塞拉利昂第一目击者培训中心”,刘波手把手教当地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心肺复苏、创伤止血等技能。46场培训下来,150名“本土急救员”顺利结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当地医护人员强起来,援助才有长久意义。”刘波的理念,正是源自湘雅二医院援非半个世纪来的坚守。今年8月,在中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塞拉利昂第一目击者培训中心、中医药中心、远程医疗中心”正式揭牌。远程医疗中心启用当天,就通过视频连线,为一名罕见消化道疾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让患者足不出国就享受到了中国的医疗资源。
义诊时,刘波总会带上中国结、剪纸等小礼物,向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而当地民众则用最淳朴的方式回应这份善意:部落长老会送来新鲜的菠萝蜜配资门户官网,孩子们会围着他们唱当地歌谣、跳传统舞蹈。“这些瞬间让我明白,医疗援助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融。”刘波感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鑫 通讯员 范憬怡)
辉煌优配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